2020年内蒙古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(201)(2)
发布时间:2020-07-26 15:01:19 呼和浩特人事考试信息网 来源:内蒙古华图
1.【解析】A 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。
2.【解析】B 表象的概括性是指对事物的大概的形象,不涉及细节,所以既相似又不同。
3.【解析】A 创造想象指的是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,故作家独立创作属于创造想象。
4.【解析】B 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,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,不由自主地产生的,题干中的“不自觉”指的就是无意想象。
5.【解析】A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。
6.【解析】C 再造想象指的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,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。题干中诵读毛泽东的诗词《沁园春•雪》,可在头脑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则是属于再造想象。
7.【解析】B 设计师的想象属于独立创造,属于创造想象。
8.【解析】B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,创造想象属于有意想象。
9.【解析】B 考查想象的概念,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。
10.【解析】B 学生根据教师对诗句的描述,在头脑中浮现图景这一新形象的过程,属于想象。
11.【解析】A 白日梦是没有预定目的、不自觉的想象,属于无意想象。
12.【解析】D 考查幻想的概念。
13.【解析】A 思维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特点,故表象的概括性接近于思维。
14.【解析】D 题干属于幻想中的理想,符合客观规律,有实现的可能。
15.【解析】C 心理旋转实验是可操作性的特点。
16.【解析】B 考查理想的概念。
17.【解析】C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,看到一片稻田,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场后的样子则属于想象。
18.【解析】C 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。
19.【解析】D 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。
20.【解析】C 再造想象指的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,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。题干中学生学习《望庐山瀑布》这首古诗时,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属于再造想象。
21.【解析】C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,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这属于表象。
22.【解析】A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,是没有预定目的、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。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,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,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。题干中,“望着天上的云彩发呆,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条小河,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座座高山”体现的是无意想象。
23.【解析】B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。
24.【解析】A 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、元素、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,如神话中孙悟空形象。题干中,把鱼和鹿两个客观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属于黏合。
25.【解析】B 再造想象指的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,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。题干中通过吟咏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的诗句时,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属于再造想象。
相关阅读:
以上是关于2020年内蒙古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(201)(2)的全部内容,更多关于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公告,内蒙古教师招聘,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公务员考试群 ,及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网及呼和浩特人才信息网。
(编辑:sunxia)